Thank You

You are now registered for our Rouse Insights Newsletter

引领东南亚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述

Published on 09 May 2025 | 1 minute read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已成为该项技术的快速增长市场,最近该地区的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规模大幅扩张。然而,鲜有东盟国家已建立起完备的人工智能法律或知识产权框架来应对这些变化。本文审视了该地区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概述了各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并指出了亟待解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

 

概述

在对数据中心以及创新应用的大量投资的驱动下,东南亚正迅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关键枢纽。东盟的每个成员国都在制定各自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在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法律和知识产权框架方面存在的差距。《东盟数字经济框架》旨在促进数字贸易,并力求到2045年使该地区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

然而,人工智能生成物在版权法和专利法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凸显了迫切需要进行法律改革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已成为该项技术的快速增长市场,最近该地区的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规模大幅扩张。除此之外,该地区开发的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也正在涌现。这些产品涵盖了从东南亚语言工具,到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推荐系统,再到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欺诈检测工具等多个方面。

因此,东盟国家正在制定人工智能战略和法律框架,以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同时也考虑到伦理方面的问题。但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建立起了完备的人工智能法律或知识产权框架。

 

东盟的数字经济

地区性贸易组织东盟具有一项《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该协议为整个地区形成协调一致的技术全景布局奠定了基础。这项协议旨在加强数字贸易,促进创新,并确保所有成员国都能从数字化转型中受益。到2045年,东盟期望在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经济在内的各个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军者。

 

东南亚各国的人工智能战略

东盟的每个成员国都在制定各自的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方法:

 

新加坡

这个城市国家(新加坡)在众多人工智能举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真理人工智能框架”(Veritas AI Framework)对金融领域起到指导作用,而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推出了“人工智能验证”(AI Verify)项目,以确保在各个领域以合乎伦理道德的方式部署人工智能。

 

泰国

泰国已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并且正在起草一项关于人工智能运营的王室法令,旨在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建立一个法律框架。

 

马来西亚

这个国家(马来西亚)制定了有关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方面的国家指南。

 

菲律宾

《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草案提出了一个监管法律框架,其中包括一项“人工智能权利法案”,以保护公民的利益。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更有趣的是,其知识产权部门于2025年2月26日发布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用于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审查,以提高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效率。

 

人工智能的部署:投资与创新

东南亚地区的人工智能技术投资正在迅猛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与FPT公司在越南设立了合资工厂,并且提交了一项价值43亿美元的投资方案,计划在马来西亚建立一家工厂。

在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已有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具备人工智能应用条件的数据中心动工兴建。许多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也已推出。电子商务巨头来赞达(Lazada)拥有虚拟购物助手“人工智能小来(AI Lazzie)”;人工智能算法帮助印度尼西亚的戈杰科(Gojek)网约车司机找到最高效的路线;菲律宾的斯普劳特解决方案公司(Sprout Solutions)提供了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力资源和薪资管理平台;新加坡的Locofy.ai公司帮助开发人员将设计文件转换为代码;泰国的Social+公司则打造了用于吸引客户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语音机器人。

 

东南亚人工智能监管环境:需要解决的知识产权挑战

许多东盟国家正在起草新的版权法律和政策,但相关内容仍不够明晰。新加坡走在前列,于2021年对其版权法进行了修订,创设了“计算分析抗辩”机制,以允许为大语言模型(LLM)的训练进行合法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此举旨在为能够支持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吸引投资。

然而,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不确定性。两个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领域尚不明晰:

  • 东盟的版权法和专利法要求作者/发明者必须是人类。目前并不明确人类的提示输入是否可被视为作者身份;因此,如今在东盟地区,人工智能生成的成果很可能既不属于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也不能作为可授予专利的发明。
  • 合理使用规则并不涵盖为大语言模型(LLM)训练而进行的数据提取行为,所以,除了新加坡之外,在东盟其他各国进行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很大可能构成侵权。新加坡的法律也无法保护具有多个数据处理中心的位于该地区的人工智能公司。而且很可能在所有国家,人工智能生成的成果若复制了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同样也属于侵权行为。

 

从更广泛的亚洲视角看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

虽然东盟国家尚未出现人工智能领域的纠纷,但印度和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此类纠纷)。

香港正提议像新加坡所做的那样,在其新的版权法中增加对大语言模型(LLM)训练的例外规定。

在印度,出版商正在针对ChatGPT复制从互联网上抓取的出版商的作品的行为提起诉讼,声称在大语言模型(LLM)的训练过程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方面存在侵权行为。其中一个案件涉及文学作品,另一个案件则与被输入(用于训练)的新闻报道有关。 

在中国,许多案件已经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是受版权保护的——例如在金融领域的文章、动画图像以及视听内容方面。此外,还出现了几起侵权抄袭案件:未经许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视频来训练大语言模型(LLM)属于侵权行为,窃取机密的人工智能芯片数据则构成商业秘密侵权。

 

未来展望:趋势与预测

相关政策框架已搭建就绪,投资正不断涌入人工智能领域,各类人工智能工具也在相继推出。然而,版权法方面巨大的不确定性意味着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订。新加坡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市场也需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同样也有必要实现法规的协调统一,以避免出现国家间的法律差异;鉴于东盟有着在该地区实现长期引领的雄心壮志,协调法规差异理应成为东盟的职责所在。 

 

作者:Nick Redfearn,合伙人、全球维权业务负责人,罗思国际,邮箱:nredfearn@rouse.com

中文校对:路畅,律师,路盛律师事务所,邮箱:tlu@lushenglawyers.com

30% Complete
Principal, Global Head of Enforcement
+62 21 5080 8156
Principal, Global Head of Enforcement
+62 21 5080 8156